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6篇
  免费   410篇
  国内免费   536篇
林业   518篇
农学   432篇
基础科学   296篇
  1737篇
综合类   2461篇
农作物   345篇
水产渔业   123篇
畜牧兽医   353篇
园艺   146篇
植物保护   18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270篇
  2016年   338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354篇
  2013年   437篇
  2012年   559篇
  2011年   466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370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为研究施肥对青稞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调节作用,以‘藏青27’、‘QTB13’和‘QTB25’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加施肥量促进青稞分蘖期—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及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向营养器官和籽粒的分配,提高了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转运量及对籽粒贡献率,降低了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对籽粒贡献率。‘QTB13’和‘QTB25’在F2条件下,更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及向营养器官和穗部的分配,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最大,产量也最大。‘藏青27’在F3条件下,更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及向营养器官和穗部的分配,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和对籽粒贡献率最大,产量也最大。说明合理施肥有利于青稞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92.
为了分析灌溉施肥活动引起的包气带土壤pH值变异特征及其对地球化学条件的响应,通过历时3 a的野外原位灌溉施肥试验,应用不同季节灌前、灌后6 m土层中不同深度的测定资料,系统分析了土壤pH对灌溉、施肥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各深度pH值呈弱变异性(CV=1.01%~2.28%),与灌溉前相比,灌后土壤pH值的均值和变异系数均呈现明显的变化;灌前包气带各层pH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灌后受水分、基质等相互作用影响,pH的空间自相关性有所减弱,C0/(C0+C)和变程a分别由7.23 m和3.54 m(灌前0 d)减少到3.26 m和2.76 m(灌后第10天)。土壤基质是决定土壤酸碱性的主要因素,在灌溉施肥活动对pH的响应过程中,地球化学条件(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有机质(SOM)、氧化还原电位(RP)等)、土壤基质组成和氮底物浓度(NH+4-N)等的交互作用影响pH的动态。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单独对pH影响不显著,两者交互作用对pH有显著影响。引起土壤pH变化的主要变异源为Cl-、土壤有机质(SOM)、NO-3-N、NH+4-N等营养物质和不同空间深度土壤基质的差异,表明灌溉施肥改变了包气带pH地球化学动力场、营养物质和土壤基质的交互作用,引起各深度的生物地球化学反应,控制pH值的空间变异特性。当包气带介质土壤水分变化时,首先营养物氨态氮以分子态或水合态形式被介质吸附,H+得到释放,使得灌后第4天pH值下降。随着氨氧化过程中H+的释放,pH在灌前和灌后第10天和第30天有显著差异。氨的氧化引起硝酸盐含量不断增加,使得硝酸盐对pH值的影响在灌后不断增强,相关系数由0.24(0 d,P<0.05)增加到0.41(30 d,P<0.01),而氨态氮对pH值的影响逐步降低,相关系数由0.43(0 d,P<0.01)降低为0.19(30 d,P>0.05)。  相似文献   
93.
In-field management practices of corn cob and residue mix (CRM) as a feedstock source for ethanol production can have potential effects on soil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RM piles, storage in-field, and subsequent removal on soil CO2 and N2O emission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2010–2012 at the Iowa State University, Agronomy Research Farm located near Ames, Iowa (42.0°′N; 93.8°′W). The soil type at the site is Canisteo silty clay loam (fine-loamy, mixed, superactive, calcareous, mesic Typic Endoaquolls). The treatments for CRM consisted of control (no CRM applied and no residue removed after harvest), early spring complete removal (CR) of CRM after application of 7.5 cm depth of CRM in the fall, 2.5 cm, and 7.5 cm depth of CRM over two tillage systems of no-till (NT) and conventional tillage (CT) and three N rates (0, 180, and 270 kg N ha−1) of 32% liquid UAN (NH4NO3) i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with split–split arrangements.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suggest that soil CO2 and N2O emissions were affected by tillage, CRM treatments, and N rates. Most N2O and CO2 emissions peaks occurred as soil moisture or temperature increased with increase precipitation or air temperature. However, soil CO2 emissions were increased as the CRM amount increased. On the other hand, soil N2O emissions increased with high level of CRM as N rate increased. Also, it was observed that NT with 7.5 cm CRM produced higher CO2 emissions in drought condition as compared to CT. Additionally, no differences in N2O emissions were observed due to tillage system. In general, dry soil conditions caused a reduction in both CO2 and N2O emissions across all tillage, CRM treatments, and N rates.  相似文献   
94.
成军 《北方水稻》2015,(1):35-36,59
为验证肥料配方的准确性,发挥配方肥料施用的最大效益。通过田间校验,示范对比测土配方施肥的增产效果,进一步验证并完善淮安区的肥料配方,优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95.
针对史密斯桉造林密度与施肥模式进行了研究,对试验地设置3种造林密度作主区,4种施肥模式作副区。对17个月生史密斯桉的试验调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对胸径影响差异显著,适宜密度为2000株·hm-2。施肥对史密斯桉幼树树高、胸径生长的影响极显著,不同的施肥模式对史密斯桉幼林生长的效果是:桉树专用肥>复混肥+微肥>复混肥+磷肥+微肥>复混肥+磷肥。  相似文献   
96.
针对目前国内传统施肥方式中,存在基肥施用量大,盲目施肥,氮、磷、钾单一品种化肥用量过多,导致土壤肥力退化、土壤养分不均衡,影响到农作物增收等现状,借助物联网技术、近红外分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选用近红外分析技术和基于FFT算法及小波变换的光谱微弱信号处理方法,实现实时监测土壤养分的变化,全面而准确地掌握农业土壤养分情况,并智能控制自动施肥执行端施肥。为此,进行了样机试制,并运用于不同的农业土壤,包括褐土、红土、黑土等进行养分监测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农业土壤养分监测及施肥系统可稳定运行,精准施肥,能满足不同农业土壤的精确施肥。本系统可指导科学施肥,提高农业生产的施肥水平,减少农业污染。  相似文献   
97.
武阳  孙明德  刘军  田海青  王文娟  刘松忠 《园艺学报》2017,44(11):2171-2178
以7年生‘黄金梨’树为试材,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3个施氮深度[0(表面施氮)、20和40 cm]处理下不同器官对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效率,并探讨了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及损失。结果表明,梨果实成熟期,果实的Ndff值最高,其他器官的Ndff值均表现为20 cm施氮深度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施氮深度处理,~(15)N的分配率均为贮藏器官最高,生殖器官最低。20 cm施氮深度处理的梨树N利用率最高(26.23%),40 cm施氮深度处理最低(15.65%)。N损失率以表面施氮处理最高(54.21%),20 cm施氮深度最低;0~80 cm土层的N残留率以40 cm施氮深度处理最高(31.73%),表面施氮处理最低。因此,本研究中,20 cm深度施氮处理能提高梨树各器官对N肥的吸收征调能力,氮素损失少。  相似文献   
98.
通过2年大田试验,研究优化施肥对东营滨海盐渍土棉花生长及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的影响。设不施肥、农民传统施肥、优化施肥、优化施肥+有机肥4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农民传统施肥对比,优化施肥及优化施肥+有机肥处理有效提高了棉花产量、肥料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施肥改变了土壤盐基离子组成,农民传统施肥、优化施肥、优化施肥+有机肥处理Na+及Cl-所占比分别减少2.29%,3.45%,6.15%,K+、Ca2+、Mg2+、SO_2-4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施肥+有机肥处理能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其中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传统施肥和优化施肥高7.8%~17.0%和5.0%~13.3%;施肥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优化施肥+有机肥处理速效P和速效K含量总体处于较高水平,而N0-3-N、NH+4-N含量总体表现为传统施肥优化施肥+有机肥优化施肥不施肥,这说明优化施肥能有效降低土壤NO-3-N、NH+4-N含量,进而NO-3-N、NH+4-N的流失风险也随之减小。采用N、K肥基施+蕾期花期2次追施的优化施肥处理,不仅减少了肥料用量,而且提高了产量,配合施用有机肥增产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
运用西门子S7-300PLC的逻辑判断功能、设计并调试了流水线的故障判断程序.实现了流线设备之间的顺序启动、停机、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100.
不同施肥处理对“稻花香”食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花香"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T1,常规处理;T2,豆饼处理;T3,豆饼+麦饭石处理)对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的整精米率高于T1和T2处理,垩白粒率表现为T3T2T1,而碎米率表现为T3T2T1。从稻米的成分来看,蛋白质含量表现为T1T2T3的倾向,3种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差异,T3处理的评分极显著高于T1和T2处理,T1和T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淀粉糊化特性方面,最高粘度表现为T2T3T1,崩解值表现为T3T2T1,而消减值表现为T3T2T1。品尝试验中,3个处理在米饭外观上的差异不明显,T2、T3处理的香气与T1处理存在显著差异,T2、T3处理的综合评价值极显著高于T1处理。T2处理的味道、粘度和硬度与T1处理差异不显著,而T3处理的味道和粘度与T1处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